自官宣造车550天,雷军慌了么?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之间的关系原本亲密。手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日渐萎缩,资本家们需要新产业来提升造血功能,华为、苹果、小米这些手机大佬们看准智能汽车赛道就不足为奇了。大家关心的是,

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消费电子等之间的关系原本亲密。
手机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日渐萎缩,资本家们需要新产业来提升造血功能,华为、苹果、小米这些手机大佬们看准智能汽车赛道就不足为奇了。
大家关心的是,眼下,小米造车进展到哪个阶段了?
据市场消息,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成果,已确定是一款纯电轿车,并将使用禾赛科技研发的激光雷达,整车售价上限高于30万元。近日,更有消息称,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经下线。
但消息毕竟是消息,小米汽车至今还没开启预定模式,甚至小米汽车的官网地址都还没搜到,估计还是在用小米手机那个官网。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群雄逐鹿,传统车企在翻身、造车新势力在开展新车型竞赛、外资车纷纷入华投资,各路大军遍地开花,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还多吗?
自小米官宣造车至今,已经经历550个日夜了,至今还未实质性的发布会,雷军还坐得住吗?
上个月,雷军在社交平台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10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小米已经错过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时间窗口。对此,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还有很多机会。”
不知道雷军是故作淡定,还是真的胸有成竹。
最近,雷军又在推特发表言论,“汽车行业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玩家手中;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这既像是自我打气,也有给米粉们灌输信心的意图,“小米要冲进TOP5”,这恐怕是雷军的言外之意,呼之欲出。
雷军这是哪来的自信呢?
自官宣造车550天,雷军慌了么?
手机厂商造车的天然优势是软件方面的原班研发队伍切换到智能汽车赛道,技术层面难度并不大。
但,小米的短板很明显,那就是在电动化方面之前毫无积累。毕竟,手机充电用的蓄电池与汽车用的那种动力电池是天壤之别。
小米再招兵买马去组织队伍去搞电池恐怕时间等不起,而且人也不好招。
我们不妨先探究一下小米造车的基本逻辑。

1

绑定上游,压缩成本
小米造车的路径,简直与造手机如出一辙,都是先从上游抓起。让自己成为供应商的股东,似乎是小米一贯的经营风格。
抓上游的方式,小米基本上就是直接投资入股,这种方式貌似简单粗暴,与许家印的那套“买买买、合合合”的造车理论相差无几,但,雷军有过多年投资人的经历,比较懂得慧眼识人,会下注。
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子赛道,一个是智能化,一个是电动化。入局上游也是紧紧围绕这两大板块展开的。
智能化方面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现在以及未来的差异点,因为这切中了用户的体验度,直接关乎消费者是否掏钱包把车买回家的事。
智能化方面的两大重头戏,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芯片。
在2021年底,小米已经初步部署好了自己的造车格局:投资有关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多达62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智能电动布局13家企业,智能座舱布局6家企业。
激光雷达方面,小米投资了包括速腾聚创、图达通、北醒光子等业内标杆。
为了防止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比如芯片、集成电路等)被卡脖子,小米也是做出精准布局,比如,荣湃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产品提供商,免去了其在造车环节中车载半导体方面的困扰。
锂电方面,小米投资了包括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以及珠海冠宇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还投资了电池材料公司法恩莱特。
通过以投资入股方式积极布局上游,一来可以防止供应链的断供危机,二是有了相对的议价权,拿货价比外面的车企相对有优势,这样一来,小米造车的成本优势就得以发挥,性价比就稳住了,米粉们就开心了。
但,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让外人来做的,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

2

自动驾驶被视为重中之重
自动驾驶的领域最关键的部分是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执行层。由感知到决策,最后到执行,人为参与度越低,就意味着自动驾驶的能力就越高。
感知层面需要借助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硬件去捕捉道路前方的信息,然后传递到决策端,根据设定好的算法模型,进行分析,最终做出转弯、是否刹车等决策。
这个过程既需要算法不断的训练完善,也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尤其是那些车祸数据,代价大但也珍贵)去调整。
因此,自动驾驶方面可以说是智能汽车的命脉,只能选择自研,事实上大部分车企,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目前都是在自研,因为这是车企的“灵魂”,怎能交给外人来搞呢?小米当然也不例外了。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500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到今年年底预计突破600人,全栈算法均将自研。
在今年8月份的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本人也表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将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并向外界大秀肌肉。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在自动驾驶方面展示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自动领航(城市路况的NOP)、无保护掉头、无保护自动右转、自动绕行临停车辆、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自助代客泊车(无人泊车)、自动进出匝道、主动变道、一键召唤车辆、以及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功能。
除了机械臂自动充电稍微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他的功能,其它的车企几乎都能实现了。
按雷军所说,目前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首批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小米汽车在去年官宣时,雷军曾表明:“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要创业好项目。我愿押上人生全部的信誉,亲身领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小米推出何种价位的车,竞争总是难以避免:
10 万元以下的,有五菱宏光、奇瑞、长安为首;
10-20 万区间的,既有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等传统车企,还有小鹏、哪吒、零跑等新势力;
20 万元以上的,有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
但小米目前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竞争对手,也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能否拿出差异化的产品来,有没有黑科技镇得住米粉,能不能依然能保持住如小米手机那般性价比的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小米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