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是人与社会交互的基础。现实中,人们的身份可以用身份证证明。而在网络世界中,常用的数字身份大多是中心化身份,由单一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部分发展为“联盟身份”,表现为多个机构对同一身份有统一的承
身份是人与社会交互的基础。现实中,人们的身份可以用身份证证明。而在网络世界中,常用的数字身份大多是中心化身份,由单一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部分发展为“联盟身份”,表现为多个机构对同一身份有统一的承认,比如登录一些网站,可以通过QQ、微信、支付宝或手机号,同时用户数据具备一定的可移植性。但此类身份仍受限于各个机构,多个中心化提供商管理了同一个用户的多个数字身份。
因此,Web3.0对身份提出了要求:一个可自管理的去中心化身份。本篇我们将围绕“去中心化身份是什么?”进行阐述。
去中心化身份是什么?
上文说了,当前数字身份依然受限于各机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如果一家公司关停,那么你在旗下注册的身份就无法使用。
那么,去中心化身份就要与之相反。即用户的身份仅由机构提供注册平台,一旦注册完成,随后的身份管理与控制权将归用户本人所有。与此同时,用户可以不必依靠任何一家机构、平台、组织获取身份认证,因为在去中心化身份中,认证可由个人提供。比如用户可以使用本体的ONT ID为其他ONT ID用户扫码提供身份认证,也可以生成身份认证二维码让其他人为自己认证。
并且,因为该认证被保存在用户手中,这意味着数据跟着人走。因此,当用户通过去中心化身份登录各种网站和平台时,也就意味着身份认证随着登录通行任何网站或平台,实现多平台、多站点的信息交互和整合。
因此,在本体创始人近期署名文章中,就将去中心化身份认为是Web3成功的关键要素。
为什么要去中心化身份?
互联网发展至今,竞争力关键早已从“产品中心”转移至“用户中心”,即凡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为用户及时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尤其是正在迅速发展的Web3.0,其网络的主要特点便是自管理,并推动用户通过自己的数字身份实现自我创造、自我价值化和自我主权。
因此,去中心化身份的建立势在必行,并基于此让用户得以拥有、掌握并自主支配自己的数据和信息。
去中心化身份的构成是什么?
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将“身份”定义为“一组与实体关联的属性”。进而,我们或可推论:去中心化身份是什么?即“在Web3.0中,一组与实体关联的属性,且该身份归实体所有。”这里实体将不限于人本身,机器或者物体,甚至网络虚拟存在都可以是实体,并拥有自主身份。
那么,去中心化身份的属性构成是什么样的呢?
在英剧《黑镜》中,有一集呈现了这样的世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能去哪里、能消费多高的水平,取决于粉丝量和点赞。
去中心化身份并没有这么狭隘,概括的说,用户在网上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将是去中心化身份的一部分,包括你的数字资产、链上交互、参与活动等等。更有甚者,也会将用户的链下数据引入链上,比如权威机构的身份验证。而这一切的数据综合起来,才是用户在Web3.0中的完整个人资料,也就是去中心化身份。
这就意味着,即使通过去中心化身份“匿名”进入Web3.0,用户在网上的每一个行为也会被记录,并成为我们所使用的去中心化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看来,去中心化身份看似“匿名”,但却比实名制更能便于监管,以及规范网络用户的使用习惯,甚至比现实更为严谨。
当然,去中心化身份还需要更多的机制去实现标准化,无论是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还是应用场景,都亟待更多的进步和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5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