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热的概念里,无论是元宇宙,还是Web3.0,虽然大家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些美好的未来都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支撑。经过前期的基础技术积淀和行业规范,区块链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信
最近火热的概念里,无论是元宇宙,还是Web3.0,虽然大家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些美好的未来都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支撑。
经过前期的基础技术积淀和行业规范,区块链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信用特性,正在融合IoT、人工智能和隐私计算等技术,逐步在供应链金融、司法、版权保护等领域施展身手。
文|游勇
编|周路平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元宇宙成为最大热点。XR终端、全息显示、脑机接口等方案占据展台C位。作为支撑元宇宙体系的底层技术之一,区块链也成为大会期间的备受关注的话题。
实际上,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一直处于两极分化的阶段。
一方面,虚拟货币的活跃,使得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将区块链等同于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所以,无论是前几年鱼龙混杂的各种代币,还是这两年被爆炒的NFT,都充斥着各种暴富和割韭菜的故事。
另一方面,区块链作为国家战略,其对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正在显现。它与发币无关,而是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无法篡改等特性,从而实现对产业信用的改造,提升产业协作的效率。
只不过,区块链技术之前都在做基础技术的突破,在产业里很少出现像比特币这样全民知晓的场景。但如今,随着区块链技术与AIoT、隐私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产业正在受益于此。
01
市场格局初现
在应用中,区块链通常分为公链和联盟链。公链更加强调开放,追求去中心化。在公链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每个参与方都可以匿名接入,相对来说较为平等,典型代表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虚拟货币。但这种高度自由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成为洗钱等违法活动的温床,炒币行为也被国内所禁止
联盟链一般是围绕特定业务需求组成的相对封闭的业务生态,由生态参与者在许可控制下共同维护、共同管理、共同使用。联盟链在产业落地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性能,二是参与方可控,三是隐私信息保护。
交易过比特币的人都知道,缓慢的交易速度让人抓狂。交易一次比特币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公链更追求去中心化,牺牲了性能。而且,以太坊的交易费(GAS)需要1美元左右,泡沫期甚至达到了数百美元。如此高昂的交易成本也不适用于传统事务的处理。
区块链要真正在产业发挥作用,需要解决性能、成本和效率的问题,联盟链是必然出路。相比于数字货币的大起大落,联盟链的产业区块链从业者则保持冷静,专注于让区块链真正发挥其价值,试图进一步拓展其应用场景。
在国内,蚂蚁和腾讯都在2015年底开始了自研区块链底层技术,并且几乎同时在2018年前后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寻找区块链在产业落地的场景。
政策的东风也在推动区块链产业的发展。2019年,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写入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多部委出台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区块链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未来不可缺少的信任基础设施。
据IDC预测,2024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整体支出规模将达到 22.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如今,国内的产业区块链主要有三股力量。一类以长安链、国信公链为代表的国家队,一类是蚂蚁数科、腾讯云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一类是以趣链为代表的技术初创公司。其中,互联网厂商在市场规模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据IDC发布的2021年中国BaaS(区块链即服务)市场报告,蚂蚁数科、腾讯云、华为云分别位列前三名。
02
产业区块链驶入快车道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产业区块链在国内已经生根发芽。国内的产业区块链服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底层技术平台,供开发上层应用的企业调用;另一种是立足技术,深入产业,围绕产业痛点打造行业解决方案。
“光做技术,你不做应用场景,很难保证这些技术的方向是对的。”蚂蚁数科区块链技术总监闫莺说。根据蚂蚁数科多年的产业实践,她认为,区块链更适用的是一些需要强信任的场景,比如资产评估、司法取证、版权保护等。
以司法取证为例,以前的借款合同纠纷,法院需要对原告提交的借款证据进行人工甄别,数字化的存储其实很容易被篡改,很难被法院采信。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将合同的签约、履约、催告等行为实时记录在司法链,实现了交易链路全流程自动存证和执行,保证了真实性。
2022年5月,最高法发布《关于加强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运用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加速数字化变革。这意味着经区块链存证的电子数据被高法承认,可用于互联网案件的举证中。
目前,蚂蚁数科助力打造的司法链已经覆盖了包括杭州、北京、广州等3500家法院,上链存证超过22亿条,在存固证据、智能辅助、卷宗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版权保护领域,蚂蚁数科推出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鹊凿”依托区块链+AI技术,为原创者或内容生产机构提供权益存证、全网监测、链上取证等一站式版权保护解决方案。由于成本低至1元钱,这个方案目前已服务超百万的创作者,保护内容8000多万件。
除了上述应用外,金融场景也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共同耕耘的方向。区块链自诞生以来,作为一种信任科技,便与金融应用密不可分。但在金融落地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供应链金融各方的确权、结算,资产上链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可用性等等。
像货车司机群体或者小型物流公司,由于没有可靠的资产和担保,在现实中往往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
2021年,蚂蚁数科与奇瑞商用车达成合作,把车辆、行车、电池状态的数据,自动加密上链,而且不可篡改。银行只要看这些数据,就能判断对方的资产情况,并以此为依据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货车上链解决了很多“跑车夫妻档”和小微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此后,随着蚂蚁链模块的植入,奇瑞在全国各地的商用车不再是一个个数据孤岛,而是形成产业链协作,未来也将发掘更大的价值。
类似的场景应用正在产业中逐渐铺开。
2021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在贸易融资、跨境支付、智慧政务、住房租赁等12个业务领域落地了30余个应用场景。招商银行也落地了40多个区块链应用场景。邮储银行建成跨境金融区块链系统,在出口发票融资等场景中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03
技术融合是破局关键
尽管区块链在解决信用问题上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在解决产业实际问题时,光靠区块链技术远远不够。
在蚂蚁数科与奇瑞的合作过程中,蚂蚁的工程师们发现,完美的设想真正到场景落地时却没有那么简单。
区块链解决了上链后的数据不可篡改以及可信的问题,但上链的数据本身真实性该如何保证?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就尤为关键。
要实现从物理设备到链上的可信链接,就必须做到“设备通电即上链”,车规级的软件对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而车内算力有限,功能模块之间老抢资源,导致车机会不时重启。显然,这样的体验是主机厂无法接受的。最后,还是蚂蚁的工程师坐在车上,一点点优化,才成功将区块链模块植入到汽车上,并通过车规级的安全检测认证。
“以前我们单个的区块链技术讲得多一点,但越往产业里面走越发现需要把多的技术整合在一起,因为用户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更多关心的是你给我解决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说。
为了降低产业可信链接的门槛,推动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区块链融合势在必行。
2021年6月,蚂蚁链推出区块链无线通信模组,让物理世界的电子设备可以自动连接区块链,实现物联网数据可信上链,并进行全流程加密。当年10月的云栖大会,蚂蚁链推出了自研区块链安全芯片T1,搭载了平头哥的处理器,用于IoT设备中,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实现“区块链+安全芯片”的技术融合创新。
目前,蚂蚁数科技术支撑的链上设备已经突破500万,这是业内首个如此大规模的物理上链,也意味着产业区块链里大规模上链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何桂立认为:“物理资产的规模化上链,进一步打开了区块链服务实体经济的想象力”。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火热,如何在保障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协作、合规交易以及价值释放,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融合成为业内共识的解决方案。
IDC发布的报告《隐私计算全景研究2022》指出,放眼于数据流通场景,展望5-10年之后的数据要素市场,区块链等相辅相成的技术能力将显得不可或缺。
面对数据要素流转、价值释放的难题,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蚂蚁数科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数据隐私协作平台(FAIR)全新升级,端到端的计算能力和算法能力大幅度提升,将典型需要小时级完成的计算任务缩减至不到3分钟。FAIR融合了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的优势,让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可用不可见”,解决多方协作之间的数据权属和真实性等问题。
目前,围绕产业区块链,蚂蚁数科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能力和体系。从最底层的芯片,安全一体机到无线通信模组,再到隐私协作平台等,蚂蚁数科不仅有区块链技术,也融合了IoT、AI和隐私计算等技术。
实际上,以解决产业问题为出发点,不止是蚂蚁数科,区块链融合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区块链乃至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甚至将成为支撑相关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IDC报告也指出,随着更大数据量的积累与流转,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新的信任机制提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普适性、必要性将逐渐显现,尽早进行融合区块链技术的IT战略规划,协调生态伙伴共同上链并探索新的信任机制下的商业模式,将会是未来企业以及生态联盟的核心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5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