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活在BATH之外

过去的三年间,看似格局已定的云计算赛道,上演着贴身肉搏的戏码。2019年,外界盛传京东云与金山云密谋,计划实现两家腰部云厂商的合并,这一度被解读为京东放弃云业务的信号。只是,随着谈判破裂,这一足以摇撼

过去的三年间,看似格局已定的云计算赛道,上演着贴身肉搏的戏码。

2019年,外界盛传京东云与金山云密谋,计划实现两家腰部云厂商的合并,这一度被解读为京东放弃云业务的信号。只是,随着谈判破裂,这一足以摇撼云计算行业的大事件最后无疾而终。

变现受阻的京东云,在京东内部的处境已经发生变化。翻看三年间的组织架构调整,从被整合为京东云与AI事业部,到替京东科技弱化金融属性,在“上云”已不再新鲜的当下,京东云似乎也不再是那个曾被给予厚望的第四驾马车。

1

与“头部”擦肩而过

同AWS、阿里云一样,最初的京东云,亦是电商玩家活用资源的一次尝试。

背后的逻辑在于,不断“造节”的电商平台为应对购物节当日涌入的高并发流量,往往会采购大量服务器,但这些服务器往往在购物节结束便会进入闲置状态。多余的服务器虽难以在平台发挥效用,却恰恰是一众企业的刚需。

不过,京东对云计算的敏锐程度明显弱于阿里。从时间上来看,2009年,淘宝打造首届双11购物节,阿里云正是在这一年成立,二者几乎同步进行。而京东虽在2010年便以618购物节跟上阿里步调,但直到2014年云计算事业部门才成立。

待京东云启动商业化时,已然错失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自2016年以来,无论是AWS还是阿里云,增速均在下滑,市场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一片蓝海。

京东云,活在BATH之外

因此,坐拥电商基底的京东本应成为云计算的首批玩家,却因战略层面的迟钝而失去了先发优势。而资源本就是to B市场的“催化剂”,早期用户的认可往往能帮助厂商拿下晚期用户,而凭借资源的正向积累,AWS、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不断开拓市场,姗姗来迟的京东云却不得卷入更激烈的竞争环境。

Canalys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云计算市场中,前四位玩家分别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其分别占据了34%、19%、17%、9%的市场份额,京东云则被归类于“其他”,分割余下21%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出于安全考虑,外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云服务运营会面临严格的审批与管控。因此,即便是残羹冷炙,京东云亦面临着与实力难以匹配份额的AWS的竞争。

除却市场竞争维度,云厂商的内卷也体现在技术层面。目前,众云计算厂商除不断扩建数据中心,增加算力外,亦将目光望向了服务器芯片领域。

去年,腾讯一连推出紫霄、沧海、玄灵三款自研芯片,阿里端出部署于阿里云数据中心的倚天710,百度昆仑2芯片亦实现量产,即便是美团、字节等后来者也逐渐跟上了脚步,造芯似乎成为了头部云计算厂商升级迭代趋势。然而,京东在此方面却迟迟未有进展。

对此,一位云计算从业者告诉光子星球:“互联网企业的开发团队普遍更擅长软件层面,对硬件层面知之甚少,即便是BAT等巨头也需要通过收购硬件公司补齐能力。因此除了顶级云计算厂商会为降低长期成本造芯外,绝大部分玩家并不会主动造芯,而是更倾向于集成策略。”

基于此,同不断提升“硬实力”的云计算巨头相比,困于二线的京东云更“软”。尽管京东云在强调自身技术实力时从不吝啬措辞,但就以“超级深度学习模型ViTAEv2”为例,其“世界排名第一”的表述前缀可谓相当繁琐,颇有一丝“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在不依赖任何外源数据集的情况下,6亿参数的ViTAE-H单模型在ImageNet Real榜单排名世界第一;基于10亿参数开发的ViTAE-G单模型,在MS COCO等四个人体姿态估计权威榜单排名世界第一

在此背景下,逐渐认清现实的京东云,似乎放弃了同巨头们的正面对抗,进而打出了“产业牌”——“如果说中国要有懂产业的云,那京东就要去做那朵最懂产业的、最开放的云。”

2

产业云,是好人设吗?

对京东云而言,强化产业云在业务矩阵中的地位其实是无奈之举。

前文已述,企业之所以存在上云需求,其核心在于以去硬件的方式获取所需“算力”。因此,国内云计算厂商的第一批客户往往是泛互联网玩家。

基于业务不同,国内云计算市场由此也划分出了一块块阵地,背靠电商体系的阿里云收获了众多来自电商、零售行业的用户,腾讯云则凭借优势地位打下了游戏、音视频战场。

京东云,活在BATH之外

在此逻辑下,同属电商大框架下的京东云客户基本面无疑与阿里云相互冲突,加之其业务进程本就落后于阿里云,自然很难框住本属于自己阵地的用户。因此,京东云选择切入产业,本质上是想寻找属于自己的蓝海。

然而,即便回归产业,局面对京东云而言亦难言轻松。

从客户面来看,产业客户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不属于泛互联网产业却有着较高数字化程度的行业,一类是数字化浪潮下展开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一类则是政府客户。

这其中,金融行业作为“香饽饽”,不仅是头部云计算厂商紧盯的猎物,亦是众多腰部、尾部厂商竞相争夺的对象,内卷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泛互行业,政务市场同样如此。泛互联网客群逐渐被分食殆尽的当下,不差钱的政府客户自然成为了增量所在,吸引了腾讯、阿里、华为等头部厂商的目光。

不过,由于性质差异,即便是顶级厂商,在政务市场似乎也难敌联通云、移动云、天翼云等玩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联通云同比增长143.2%,移动云同比增长103.6%,天翼云同比增长100.8%,不仅增长强劲,增速更是几乎跑赢了所有互联网玩家。不难预测,能力、背景并不突出京东云能够分到的蛋糕极为有限。

而传统企业战场,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一位数字化服务商告诉光子星球,相比数字化转型能带来什么,传统企业普遍更担心转型对自身带来的冲击。“即便决策者愿意拍板,利益相关的企业中层亦有可能对其百般阻挠,最后导致计划流产。”

大型企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大环境下濒临生死线的中小企业。据其透露,很多企业宁愿靠裁员将业务停滞,也不愿投入成本进行数字化改造。“即便我们承诺初期刻意免去成本,很多客户也会嫌太过麻烦而拒绝方案。”

而本就排斥数字化的传统企业,自然不具备上云需求,除非云厂商在其行业拥有一定优势,能够拉动业务增长。在此逻辑下,京东云瞄准了金融、零售、物流三个方向发力,其中零售、物流正是京东一直以来的强项,京东云在此方面显然具备一定的话语权。

只是,“数智供应链”的故事虽然好听,但听者寥寥。而选择优势产业发力,也从侧面反映出京东云的尴尬境遇——对寻求蓝海的京东云来说,纵使其试图同时渗透多产业,但真正可行的选择看来并不算多。

3

京东云的焦虑

如果只把目光放在最为稳健的优势产业,没有错,但不够全面,除非京东云甘愿只做一家腰部厂商。对其而言,要想在失去泛互联网客群的局面下谋求更多增量,势必要继续横向拓展产业,将自身能力向更多业态分发。

只是,纵使林立的产业能为京东云提供源源不断的潜在客户,可商业变现层面却仍显得羸弱。据前述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当下市场需求很大,但最终的合同额却并不大。“不计其数的中小厂商为了活命不得不打价格战,大家都是低价中标,100万的业务可能10万就有人接。”

对于将中小企业视作增量的京东云,显然无法规避行业恶性竞争带来的影响,这使其在当下这个玩家纷纷谋求商业化的时间节点,仍在以特惠秒杀、1元体验等方式低价拉客。这对本就深陷盈利窘境的云计算业务无疑是雪上加霜。

京东云,活在BATH之外

另一方面,纵使是头部云厂商,似乎也高估了业务表现。根据阿里、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来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企服业务表现难言乐观,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仅增1%,环比下滑10%;阿里云营收增速亦不复往日的高光表现。

破局无非拓展市场、提价、降本三条路,而在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局面下,想靠拓展市场寻求增量,难度不言自明,提价亦是一条危险的路径,相较而言,降低成本、减少亏损可行性较高。

而前述自研服务器芯片,便是降本的一大关键。硬件工程师李晓告诉光子星球:“过去几年,通用芯片迭代非常频繁,每代产品相较上代都有着很大的效能提升,所以如果一昧将业务铺在上面,未来升级成本很可能覆盖过去所有的提效成本,并不划算。”

长期来看,对于云计算这类大规模业务,自研专用芯片无疑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只是,对京东而言,空有腾讯、阿里的前车之鉴,却很难掌握前者的破局之法。

归根结底,从诞生,到商业化,再到战略调整,期间京东云虽也有过高光时刻,但却从未在主流语境中扎根。或许正因如此,京东才会在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隐去京东云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而随着云计算赛道迈入深水区,京东云亦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原创文章,作者:云计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