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林“盟主”腾讯

不久前,仅因一则市场传言,港股又迎来一波震动。8月16午后,美团港股突然暴跌,15分钟内跌幅达到了10%,市值蒸发接近千亿港元,总市值一度跌破万亿。截止当日收盘,美团港股股价跌至164港元/股,跌幅达

不久前,仅因一则市场传言,港股又迎来一波震动。

8月16午后,美团港股突然暴跌,15分钟内跌幅达到了10%,市值蒸发接近千亿港元,总市值一度跌破万亿。截止当日收盘,美团港股股价跌至164港元/股,跌幅达9.07%,总市值为1.02万亿港元。

如此庞大体量的一只股票突然暴跌,造成了港股的一系列地震。特别是与其同为“腾讯系”在港股上市的友商们,也纷纷出现了股价下跌,微盟当日跌幅超过15%,快手当日跌幅超过4%,阅文当日跌幅超过7%,此外,还有哔哩哔哩、京东、中国有赞、拼多多等腾讯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不仅是上市企业受到了影响,港股市场三大指数也受美团股价跳水影响出现了下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1.05%,跌破20000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03%,最终报收4221.03 点;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27%,最终报收6727.94点。

01

前因后果

美团股价大跌并非无缘无故,直接原因便在于此前外媒的一则传闻,其称,腾讯计划出售美团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而且如果市场条件有利,将在今年内开始出售。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的股价暴跌令不少股民目瞪口呆,“这水跳的也太随心所欲了”“突然大幅下跌,有什么巨大利空呢”。

对此,腾讯与美团的回应则达成了一致,对于腾讯减持美团股权的市场传闻,两家官方均表示“不予置评”。同时,腾讯公关总监张军还在朋友圈中指责“报道不严肃”。尽管当日回复迅速,但是并没有完全否认“腾讯减持美团股权”的传闻。

直到8月17日,据多家媒体咨询,腾讯内部人士才做了透露,表示腾讯减持美团传闻不实,目前没有出售美团股份的计划。算是正是辟谣了此前的市场传闻。

也许腾讯和美团两方快速的市场回应起了作用,在股价跳水后的第一天,8月17日,美团股价便出现了震荡回弹,截止至当日收盘,美团股价达170港元/股,涨幅为3.34%,市值回归至1.05万亿元。

市场观察者方面,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对于此次“乌龙”,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评论道:“腾讯减持美团的传闻仍未得到证实,但市场反应是先回避风险……若腾讯在未来减持美团股份,采用类似处理京东集团A类普通股的方式,以实物分派方式减持美团,则对美团股价的冲击较小;若腾讯像减持美股Sea Limited那样,在市场上直接减持,则对美团股价冲击较大。”

美团未来的命运会如何,谁也不得而知,尽管腾讯放出了不会减持的风声,但一切仍然没有定数。

02

“职业交际花”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以社交起家的腾讯在投资领域也是一名受人喜爱的“职业交际花”,很多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一直以能否被腾讯投资而作为其含金量多少的判断标准,故此,腾讯在业界也被誉为“中国最会投资的互联网公司”。

由此诞生的“腾讯系”,也成为了与“阿里系”分庭抗礼两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不论是“腾讯系”还是“阿里系”,对于这两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战略投资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能够扩展到的上限和下限,通过投资并购不同公司来为自己开拓市场、扩张赛道,将更多的潜在竞争者拉入自己的生态,以合作促竞争,从而达到开拓机遇的目的——这与持续加强业务能力,依靠企业自然成长同样重要,是腾讯前进的两条大腿。

“腾讯系”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11年,彼时,刚刚经历过“3Q大战”后的腾讯,花了50亿元成立了腾讯共赢产业基金,用于对外投资;2015年,伴随着马化腾说下“腾讯现在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都交给了合作伙伴。”这句话的同时,腾讯就渐渐地将自己的发展战略由内敛转变为平台开放加投资入股,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去做,并且不去干预内部管理和决策,以此通过较低的成本切入不同的赛道,比如通过投资拼多多和京东切入电商领域,通过投资美团来切入本地生活娱乐领域,通过投资快手切入端视频直播领域……此外,教育、医疗、金融科技等行业也均有涉猎。

仅仅两年的时间,腾讯就通过一场饭局向世人宣布自己的投资版图。2017年,乌镇物联网大会出现了一场被称为“中国最贵饭局”的聚会,由京东刘强东和美团王兴共同举办的“东兴局”,邀请了包括自己在内,共计16名“腾讯系”内的商界大佬参与,在广为流传的饭局合照中,“盟主”马化腾稳坐C位,刘强东和王兴则化身“两大护法”伴其左右,此外,小米雷军、滴滴程维、快手宿华等大佬列坐其次。

2019年1月,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从2011年开始,腾讯总计投资了800多家公司,包括100多家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一场饭局,标志着“腾讯系”开始进入顶峰。然而,盛极必衰、月满则亏。2918年后,随着互联网行业流量红利的逐渐消耗、国家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力度逐渐加大,国内的互联网行业渐渐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许多“腾讯系”内的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东兴局”的行业大佬们也纷纷开始“隐退”。

腾讯这个盟主对于众小兄弟可谓仁至义尽而又心力交瘁。

一方面,“腾讯系”内的众兄弟也能给腾讯带来巨大的收益,是腾讯产业生态内非常优良的“韭菜田”。从收益来看,笔者用2020年的财报数据作说明,2020年,腾讯实现全年营收4820.64亿元,其中,仅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就达到了694.7亿元,占比约为14.41%。分红方面,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20年上半年,腾讯就通过投资分红获得了超过2000亿元的收益。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数字,腾讯借此扩张的市场,更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另一方面,众多小兄弟也是腾讯的“输血包”。腾讯靠着生态扩张“赚麻了”,代价是什么?便是腾讯自己也需要为维持这个生态大量出血,根据财报数据,近2018年到2020年,腾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达到了4492亿元,其中60%都用在投资活动上。

总的来说,对于“腾讯系”的众兄弟,包括这次股价大跌的美团来说,腾讯的态度是复杂的:当行业上行,有钱大家赚时,盟主盟友自然是其乐融融;当行业下行,增速放缓,少赚就是赔时,大量投资的负面作用就会被不断放大。

03

投资收缩

虽然对于是否减持美团,腾讯及时作了辟谣,但倘若真的减持了,笔者也不会意外,毕竟这种事情,腾讯不是第一次干了。

腾讯收缩投资之始,可以从去年与京东“分家”说起。

2021年12 月 23 日,腾讯宣布,将以中期派息方式,把所持有约 4.6 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 17% 降至 2.3%,不再为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将卸任京东董事。

进入2022年,腾讯减持动作更加频繁。1月,腾讯减持“东南亚小腾讯”Sea Limited股份,持股比例由21.3%降至18.7%;4月,腾讯减持步步高股份1.00007%,套现8423万元;6月,腾讯减持新东方,持股比例由9.04%降至1.58%,套现7.19亿港元;8月,腾讯减持华谊兄弟,持股比例由7.94%下降至4.99%……

当前,在腾讯的投资生态中,美团投资占比17.2%,拼多多投资占比15.6%,贝壳投资占比11.5%,滴滴投资占比6.4%,快手投资占比21.49%。这其中,腾讯是美团、58同城、快手的第一大股东;是拼多多、B站、蔚来的第二大股东。

看来,当腾讯开始承压时,腾讯的韭菜田不熟也得熟了。

那么,腾讯承的是什么压,压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讲:

04

业绩和政策之压

根据8月17日发布的Q2财报,腾讯的多项主要业绩数据均出现了下滑。

营收方面,腾讯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340.34亿元,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

利润方面,腾讯第二季度实现毛利润收入579亿,同比下降8%,实现净利润收入186.19亿元,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20%。在净利润上,腾讯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了。马化腾对此的解释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使我们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

收入结构的表现也不理想。腾讯的收入板块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增值服务、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其他收入。在今年第二季度,腾讯的四大收入板块中,只有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是增长的,其他三大板块收入数据都在下降。

首先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包括游戏和社交网络,是腾讯收入盘子的基本盘和主要收入来源。在今年二季度,腾讯增值服务实现营收716.83亿元,占比总营收达53%,同比下降约0.45%。

其中,作为最核心的游戏业务,表现也不甚良好,国际游戏部分在二季度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下降1%;本地游戏部分在Q2实现营收318亿元,同比下降1%。

其次使网络广告业务。今年二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实现营收186.3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占比总营收约为14%。笔者推断,网络广告业务下滑主要是与腾讯在教育、互联网服务等领域收缩幅度较大有关,比如前文对于新东方的减持。此外,各行各业都在节衣缩食,控制现金流在营销广告方面的投放,导致整个广告市场需求疲软。

最后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今年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实现营收422.08亿元,同比增长约1%,环比下降10%,占比总营收为32%。这是腾讯四大板块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但即使实现了正增长,其增速较上一季度也是放缓的,创下了该业务最低增速纪录,可能出现负增长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说,业绩承压能够迫使腾讯在短期内频繁减持的话,那么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是可以实实在在改变腾讯的投资逻辑,帮助其进行思想转舵。

前文提到的“腾讯系”也好,“东兴局”也罢。本质上,就是一种在业内心照不宣的“商人结社”,具有比较“敏感”的性质,对于腾讯来说,成为一家涵盖国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巨企”是一种梦想,但“垄断”红线碰不得。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中,明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一记政策重拳,打在了不少互联网巨头肆意扩张的双手上。此前,东兴证券就认为,腾讯减持京东股份,就是“主动梳理内部业务的政策风险,向监管部门释放积极配合反垄断政策的端正态度”。

另一个例子,是游戏版号的限制。固然腾讯坐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吸金之作,但是腾讯已经很久没能培养出下一个爆款游戏IP了。根据笔者了解,国家新闻出版署从今年4月份恢复版号核发,截止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轮版号核发,腾讯是颗粒无收,游戏业务缺乏更新、后继无人,故而业务稳定性将会大大降低。

不仅是版号限制,还有近期推出的一系列对于游戏直播和游戏加速器的限制,也对于腾讯的游戏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根据《 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我国游戏用户在今年春节达到了6.67亿的高峰后就出现了下降,2022年上半年,我国游戏用户约 6.66 亿,同比下降 0.13%。

政策限制、市场缩水,这一记政策重拳又打在了腾讯的基本盘上,难怪企鹅电竞会在今年6月7日退市。

05

盟主求变

腾讯真的在收缩吗?

从大幅裁员、减持套现等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来看,腾讯确实在收缩。但这个硬币的另一面,却是疯狂地买买买。根据天眼查数据,整个2021年,腾讯对外投资达到了301次,较之于2020年182次大幅增长了约65.38%,是同时期阿里的六倍之多,平均每1.2天便会进行一轮新投资。

一边是频频减持,一边是持续投资,这并不矛盾。

前文已经提到了,中央的政策是“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也就说,资本扩张是其特性,不可遏制,但是资本不能无序扩张。过去,腾讯的投资之手触及到了很多国计民生领域,在这些领域减持是应该的,但是由此产生的损失需要找补,故此,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转变投资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扩大投资力度也是应该的,这二者并不冲突。

如果说,过去腾讯的投资逻辑在于围绕与自身相关性高的业务,进行大型企业孵化(比如拼多多和京东),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的“童养媳”式投资,那么转变后的投资逻辑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在宣布减持京东之后,腾讯回应道“投资发展期的成长型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战略方向,而当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资金能力时,则选择在适当情况下退出。”

在短期内,腾讯的投资可以说是保守了,比如在2021年的301项投资中,关于游戏业务的投资就达到了76项,可以理解为腾讯对于游戏基本盘的一种补救措施,是短期内谋求业绩修复的表现。

但是把目光放长远的话,腾讯的投资越来越注重战略性了,在去年301项投资中,抛开最大头的游戏业务来看,剩下的投资项目中,企业服务、AI、软件、平台等高技术领域投资在遍地开花。

显然,盟主也在求变。作为一家擅长与政府打交道的企业,腾讯的发展方向如何,其实看看政府对于未来发展重点的规划便能看出来。政府近年来对于以芯片技术、AI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和的重点规划和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可能也将成为腾讯日后不断加码的重点。

原创文章,作者:美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19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