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高原一家企业的生命力与市场信任度,与创始人有很大的关系。与上市后“滑铁卢”式下滑业绩相对的是,蓝月亮实控人夫妇在上市前的突击套现。上市不到两年的蓝月亮,每年
记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高原
一家企业的生命力与市场信任度,与创始人有很大的关系。与上市后“滑铁卢”式下滑业绩相对的是,蓝月亮实控人夫妇在上市前的突击套现。
上市不到两年的蓝月亮,每年年中预亏似乎成了规律。
近期,蓝月亮集团(06993.HK)发布公告称,预期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股东应占综合亏损约1.32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蓝月亮也在上市半年后业绩就陷入亏损。
主业净利润薄、产品结构单一,让蓝月亮难以抵抗外汇带来的损失。稍有不慎,公司就滑入亏损边缘。
回到两年前,蓝月亮创始人夫妇上市前期突击分红20亿。实控人早已落袋为安,似乎给蓝月亮上市后就业绩缥缈的格局注入了不安。
01
主业利润单薄 上市后屡次亏损
2020年12月16日,在高瓴资本加持下,蓝月亮头顶着“洗衣液第一股”的光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
上市后半年后,去年7月蓝月亮发出盈利预警,预计亏损4400万港元。而前一年未上市前的招股书业绩中,蓝月亮全年盈利超11亿人民币,面对这样的业绩下滑,一时间投资者夺路而逃。
今年上半年的预期亏损,公司表示主要归因于外汇亏损净额约1.422亿港元,其主要原因是2022年上半年,集团持有的离岸人民币计值银行存款兑美元贬值,而并非由集团的主要业务营运造成。
虽说是外汇亏损造成总体净利润预亏。但是其外汇亏损净额约1.422亿港元,公司综合亏损约1.329亿港元,这说明,公司业务上还只是属于微利。正是因为主业利润比较薄,所以蓝月亮对于外汇等收益的抗风险能力才弱,稍有不慎公司就被拖入亏损的边缘。
02
渠道掌控力有限
回看蓝月亮2021年上半年亏损的原因,蓝月亮曾解释称:“线下渠道方面在市场上非蓝月亮客户的平台出现了过剩的较低价产品,导致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体系受到干扰。”
简单来说,就是非主要客户的其他渠道,售卖蓝月亮的价格过低,导致市场价格紊乱。而从经验上来看,非客户渠道的价格过低,经销商窜货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日化界业内人士告诉鳌头财经,蓝月亮在上市前业绩亮眼,而上市后立刻出现渠道价格紊乱;很有可能是上市前为了做账表,给经销商渠道压货太多,经销商没办法只能低价把货回给其他渠道。
蓝月亮对渠道的把控这些年多次出现问题。此前蓝月亮推至尊系列产品时,有行内媒体报道,其员工为了完成业绩,自己租仓库,以卖场的名义把货放在自己租的仓库;2015年,蓝月亮还曾因定价问题与欧尚、大润发、家乐福等传统商超渠道决裂。同时,几年前河北一代生产的蓝月亮假洗衣液对其下沉市场计划也是重大的打击。
产品结构单一,是蓝月亮对渠道震慑力不强的原因之一。除了经典的洗衣液和洗手液,蓝月亮已经多年没有有竞争力的大单品出现。
事实上,被高瓴创始人张磊称为“中国版宝洁”的蓝月亮,离巨头宝洁还有很远的路。后者早在2016年就已经转型做大单品策略,产品覆盖洗衣、洗发、口腔护理、护肤、婴儿护理等众多品类,旗下品牌如SKII、海飞丝、飘柔、玉兰油、吉列等已是家喻户晓。
从蓝月亮的盈利结构来看,衣服清洁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和家居清洁护理是蓝月亮盈利的三大领域,但在这三大领域中,企业对衣服清洁护理业务过分依赖,盈利占比高达85%。也就是说,蓝月亮过分依赖洗衣液市场。
今年,蓝月亮实现业绩增长的策略是开拓下沉市场。但是业内人士早已判定,蓝月亮价格较高,在下沉市场的空间有限。
03
实控人上市前套现20亿
一家企业的生命力与市场信任度,与创始人有很大的关系。与上市后“滑铁卢”式下滑业绩相对的是,蓝月亮实控人夫妇在上市前的突击套现。
港股上市前的企业,突击分红本来是司空见惯,但蓝月亮的分红手笔却尤其“狠“。根据招股书,2020年6月蓝月亮向唯一股东Aswann分红23亿。而罗秋平(蓝月亮创始人)夫妻二人共持有Aswann88.92%股份。也就是说,23亿的分红罗秋平夫妇拿走20.5亿。
而从蓝月亮的招股书来看,公司2017年-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56.52亿港元、67.67亿港元和70.49亿港元;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1.5%、8.2%和15.35%。鳌头财经计算,这3年蓝月亮的净利润总体也不过17亿港元左右。蓝月亮的突击分红几乎把前几年的净利润全部分光,可以说是“清空式“分红。
这种清空家产的分法,会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资金周转。事实上,业内人士告诉鳌头财经,罗秋平对外非常低调,对于一家主要市场都在中国大陆的洗护企业来说,实控创始人长期脱离一线市场,似乎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原创文章,作者:蓝月亮,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41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