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角逐战:“蔚小理”不断内卷,“哪零威”攻势凶猛

文 | 张宇题图 | IC Photo造车新势力正面临新一轮的角逐。进入7月之后,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布了6月的交付数据,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随之出炉,其中,共有五家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量突破万辆,分

文 | 张宇题图 | IC Photo

造车新势力正面临新一轮的角逐。

进入7月之后,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布了6月的交付数据,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随之出炉,其中,共有五家造车新势力单月交付量突破万辆,分别为小鹏汽车、哪吒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和蔚来,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在2022年首次实现了单月超万辆交付量的成绩。

从2022年上半年交付数据来看,交付量最高的是小鹏汽车,其次是哪吒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而曾经作为造车新势力交付量TOP1常客的蔚来,现在却垫了底。

综合6月及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作为“蔚小理”中的一员,蔚来已远远落后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甚至掉出第一梯队的迹象愈加明显;二是以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为代表的的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越来越强势,并且赶超第一梯队的野心逐渐显现。

客观而言,各家造车新势力取得现在的成绩已实属不易。3月份,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上海及周边区域汽车产业链纷纷“停摆”,进口零部件短缺现象严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很多供应商完全停工、停运,导致现有零部件库存消化后无法继续维持生产,将直接影响到汽车厂商的生产和交付。

此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汽车产业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持续的疫情,重创了长春、上海两大中国汽车工业重地,物流运输几近暂停,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理想汽车和蔚来,因生产基地处于疫情较为严重的长三角地区,导致其交付量腰斩。

不过,从6月交付量来看,各家造车新势力似乎已逐步摆脱了疫情的影响,叠加政策层面的倾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全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的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

01.小鹏夺上半年销冠,第二梯队攻势凶猛

具体来看,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6月交付量分别为12961辆、15295辆和13024辆,同比增速分别为60.3%、133%和68.9%,而在2022年上半年,三者的交付量分别为50827辆、68983辆和60403辆,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24%和100%。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小鹏汽车的表现最稳,继续力压蔚来和理想汽车,并且毫无悬念地拿下了造车新势力半年度销冠,不仅如此,小鹏汽车还是一季度和二季度销量冠军。小鹏汽车方面表示,交付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自5月中旬以来恢复肇庆工厂的双班生产。

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也持续向好。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理想汽车一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不同于拥有多款车型的蔚来和小鹏汽车,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以来,理想汽车从始至终凭借一款车型打天下。

6月21日,理想汽车推出旗下第二款车型理想L9,正式终结了只有一款车型的局面。根据理想汽车官方披露的数据,开放预订72小时后,理想L9的订单量就已超过了3万辆。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甚至信心满满地表示,“(理想L9将于)8月正式交付,9月交付量可以过万”。这意味着从三季度开始,理想L9的交付数据将得以记录,而理想汽车的交付量或将更上一层楼。

在“蔚小理”组成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蔚来不仅痛失销冠已久,并且远远落后于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但在6月,蔚来一扫颓势,交付量有所回升,对此,蔚来方面回应称,由于供应链和整车生产已全面恢复,上海等地的交付工作步入正轨,接下来,位于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生产基地也将于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6月15日,蔚来发布了ES7以及搭载Alder·赤杨智能系统的ES8、ES6和EC6,预计8月正式交付。随着新品上市与产能提升,蔚来的交付量或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还值得注意的是,5月20日,蔚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蔚来也因此正式成为全球首个三地上市的造车新势力。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将借助新加坡国际经济和科技中心优势,与新加坡本地科研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将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蔚来的全球研发和业务布局。”蔚来趁势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有望借助打开全球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带动交付量的提升。

“蔚小理”之外,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的实力不容小觑。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在6月的交付量分别为13157辆和11259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56%和186%,远远超出了“蔚小理”的增速。

而在2022年上半年,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63131辆和51994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99%和265%,同样超越了“蔚小理”,攻势极为凶猛。

一向主打高性价比的哪吒和零跑汽车,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冲击中高端市场,比如哪吒S、哪吒S耀世版以及零跑C01,均承担起了上探中高端市场的重任,甚至与“蔚小理”形成了正面竞争,成为第一梯队最大的威胁。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新增长极。

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交付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为56.4万辆,同比增长46%。比亚迪不仅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交付量第一的宝座,而且还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广汽埃安也不遑多让,其在6月及2022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分别为24109辆和100251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2%和134%。

2022年3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埃安已完成混改,希望广汽埃安在9月、10月间推进A轮融资,并争取明年IPO。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如果广汽埃安完成混改、引入战投并独立上市,一方面将实现多元化融资,减轻其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竞赛下高研发投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广汽埃安将脱离传统国有体制框架,通过引入新鲜血液、提升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品牌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打开发展空间。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新星,小康塞力斯和极氪汽车也都公布交付数据,其中,小康塞力斯在6月及2022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分别为7658辆和21581辆,而极氪汽车的交付量分别为4302辆和19010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小康塞力斯的月交付量只有四位数,但其每月都实现了增长,随着问界M7的发布,借助华为强大的品牌力以及线下渠道销售能力,问界M5和问界M7或将继续带动小康赛力斯交付量增长。

02.“蔚小理”亏损难填,第二梯队抢上市

根据“蔚小理”2022年一季度财报,蔚来的总营收为99.1亿元,同比增长24.2%;净亏损17.8亿元,同比扩大295.3%;小鹏汽车的总营收为74.5亿元,同比增长152.6%;净亏损17亿元,同比扩大116%;理想汽车的总营收为95.6亿元,同比增长167.5%;净亏损0.11亿元,同比收窄97%。

亏损仍是笼罩在“蔚小理”头顶之上的乌云,从综合毛利率来看,三者距离实现盈利仍有距离。一季度,蔚来的整车毛利率为18.1%,综合毛利率为14.6%,2021年同期分别为20%以上和17%以上;小鹏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0.4%,综合毛利率为12.2%,2021年同期分别为10.1%和11.2%;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22.4%,综合毛利率为22.6%,2021年同期分别为16.9%和17.3%。相比之下,理想汽车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净利润为正的造车新势力。

具体来看,研发支出和营销支出仍是导致“蔚小理”陷入亏损泥沼的重要原因。一季度,蔚来的研发支出为45.9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7%;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为41.1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19.6%,相比之下,理想汽车的研发支出仅为32.9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2%。而在营销支出方面,蔚来为20.1亿元,同比增长68.3%,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0.3%;小鹏汽车为16.21亿元,同比增长127.7%,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1.76%;理想汽车为12亿元,同比增长135.9%,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2.55%。

与此同时,随着产能扩张和交付量增长,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开始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市潮。进入2022年之后,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已经相继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从6月及2022年上半年交付量来看,尽管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和威马汽车处于第二梯队,但其实力实际上已渐渐逼近甚至超越“蔚小理”。

为了赶超“蔚小理”,零跑汽车正奋起直追,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后续计划以每年1-3款的速度推出新车型,至2025年年底,将推出8款新车型,除了在2022年第三季度量产的中大型轿车零跑C01以外,还包括2款轿车、4款SUV以及1款MPV。

而威马汽车则先后经历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50亿元,横向对比来看,“蔚小理”在首次上市前的累计融资金额均在200亿元以下。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及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

哪吒汽车也在筹划港股上市。6月26日,360集团发布转让公告称,拟以0元作价,转让持有哪吒汽车的3.532%股权的权益,以对应尚未投资给哪吒汽车的10亿元投资款项,转让完成后,360集团仍将持有哪吒汽车11.4266%股权。

对此,哪吒汽车也发布公告称,此次360转让的部分股权的基金,与管理团队形成一致行动人,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团队的控制权,对哪吒汽车各项业务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更为有利。同时,公司正在推进本轮融资的工商变更工作,并将迅速启动公司股份制改制工作。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哪吒汽车此次股份制改制或是在为港股上市做准备。

目前,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哪威零”,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持续的高投入期,短期内净亏损的局面或将不会得到改善,不过,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下半年随着各家新势力的新品密集推向市场,角逐将会更加激烈。

原创文章,作者:造车新势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9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