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如磐石,盘点回归后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大事记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至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满25周年。25年来香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背靠内地庞大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如磐石。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至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满25周年。25年来香港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背靠内地庞大市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如磐石。

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

回归25年来,香港金融市场遇到了多次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但都能够安然度过。期间香港市场进行了多项重大金融改革,包括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协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内地建立股票通、债券通以及跨境理财通等“互联互通”措施;港交所推动IPO制度改革等,让香港金融业25年间得到飞跃发展。自2009年起,香港七度位居全球IPO集资额首位。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指出,香港能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主要基于三大优势。首先,香港拥有稳健而高效的金融基建,一直因应业界需求和发展力臻完善,在容量和监管方面均达致国际水平,赢得全球投资者的信赖。其二是香港市场开放、信息透明,有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可靠。

谈到香港的最大优势,史美伦认为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间急速发展,带动资金需求大增,香港人口仅七百多万,作为规模相对较小的经济体,若没有内地的长足发展作坚强后盾,香港难以成为今日的国际金融中心。”

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受到的影响,当年12月推出支持香港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14项政策措施;次年1月,中央政府再次推出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20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此后又出台多项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一年多后,香港经济就走出低谷,公共财政持续增长,失业率降至历史低点。

史美伦强调,香港不但应保持自己优势,更要把握内地发展的机遇,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香港是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首选,也是国内投资者走向海外市场的门户,我们需要恰当地扮演联系国家与世界的桥梁角色,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据统计,25年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以保持和提升。截至2022年4月,香港银行港元存款总额比回归之初增长3.7倍,股市市值比回归之初增长7倍,2021年度债券总发行额是1997年的20倍。

港交所持续革新

香港交易所为香港成为首选集资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作出重大贡献。香港交易所于2000年成立,由香港联合交易所、香港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合并而成。

香港交易所22年来稳步向上发展,香港金融市场也在同步经历了快速增长。香港现货股票市场总市值由2000年底的4.86万亿港元,升至2022年6月17日的37.6万亿港元;2022年首五个月,现货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及衍生产品市场的日均成交量分别达1356亿港元及130万张合约。香港交易所的收入从2000年至2021年大幅上升九倍。

制度革新上,2018年香港交易所改革上市制度,首次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新兴和创新企业,以及还没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

随后,新经济公司的融资在香港市场新股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49%上升至2020年的64%和2021年的87%。香港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位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2021年共有34家生物科技及医疗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宗数全球排名第一,融资总额全球排名第二。

“目前,香港已成为新经济公司的首选融资中心之一,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转型提供融资支持。”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既受到投资中国的国际投资者青睐,也被内地投资者看好。香港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融资中心,同时也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截至2022年4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8419亿元。

互联互通不断深化

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助力香港成为连通内地与境外资金和市场的安全通道。

2014年,香港与内地迎来一项历史性的金融合作。当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沪港通”,消息公布当天,恒生指数急升至23186点。

富达国际股票研究总监李晶表示,对于当时长期受限于QFII/RQFII投资额度的外资机构来说,沪港通的推出无疑为他们开通了另一条直达中国资产的康庄大道。而随着2016年深港通推出,互联互通已成为中国扩大金融及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截至2022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市值占港股总市值的77.7%;2021年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分别为200.79亿港元及216.3亿港元。

从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容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企业来港上市,以至新鲜上场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上市机制,香港交易所近年推出的各种改革措施,持续聚焦全球市场发展需求实施创新改革。

去年,港交所引入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为投资者提供对冲现货价格风险的新工具。新产品有利国际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管理通过沪深港通所投资的内地股票,结果取得空前成功,推出后首月的未平仓合约名义价值已超过20亿美元,随后一个月的日均成交量之高,既反映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市场地位,也有助促进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国际化。

史美伦认为,香港只要继续把握背靠祖国同时面向世界的独特优势,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稳固,无惧挑战。

回归后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大事记

2004年2月,香港的银行可以开始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及汇款服务;2007年6月,第一笔香港人民币债券成功发行;2013年6月,香港首只人民币债券ETF上市。

2009年9月财政部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

2021年10月,深圳市在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是首个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方政府。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开通。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开通。

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三个章节,首次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

2021年12月,港交所设立全新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机制。

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正式启动。

2022年6月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决定批准两地交易所正式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简称“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将于2022年7月4日开始。

内容综合:央视新闻、央广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8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