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交易困境新解 区块链赋能碳金融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即将满一年。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但仍面临着许多交易问题需要解决,如不同市场之间的协同效应较低、碳资产的核查难度较大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即将满一年。当前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但仍面临着许多交易问题需要解决,如不同市场之间的协同效应较低、碳资产的核查难度较大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近期关于“区块链+碳交易”的讨论与实践正逐步增加,技术的赋能或许为碳资产交易的困境带来新的解决思路。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依托区块链可追踪、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实现碳交易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交易效率。但在发展初期,也必须了解的是,相关的配套设施还需要加速完善。

提升交易效率

区块链与碳交易有哪些契合之处?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看来,作为一个原生的去中心化系统,理论上,非货币交易、智能合约等都是区块链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碳交易的金融属性,恰好可以对应上述两项特点。原则上,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当前碳交易市场货币化不足、金融应用不深入的短板和难点,其分布式系统以及独特的激励机制对解决碳交易主体分散化、产品设计和定价难,以及合约执行力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碳交易中具体存在哪些难点待解决?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告诉记者,首先是各地区市场客观需要互联互通。以碳排放权为例,目前全球各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则存在差异,同时我国也存在多个地方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客观上,这些市场需要走向互联互通,由此形成全球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使碳资产交易更高效,定价更合理。

其次是参与主体客观上需要多元化。除了重点排放单位以外,客观上也需要吸引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多元化主体参与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这些问题,区块链如何赋能?张烽表示,可以尝试构建区块链交易网络来解决上述难点,具体可以包括“确权—交易—维权—处罚”全流程碳交易管理与保护机制。比如,用户在碳交易区块链网络中根据自身节点类型,提交碳配额等信息进行注册,由权威第三方证书授权机构经过核验后给用户颁发数字证书,作为网络中代表身份的统一标识。

如此一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都可以对应为一个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承担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和分配履约等功能。依托区块链自身的特性,也有助于明确用户或资产的身份信息。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一方面与排放报送系统对接,获取辖区内企业排放以及核查数据,为碳配额分配、履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与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及清算银行对接,提供碳资产的交易变更确权及资金的清结算服务。

尚待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碳中和(01372.HK)发布公告称,集团提供核证碳标准下的碳信用作为底层资产,利用区块链技术全球首次发行碳资产非同质化通证(以下简称“NFT”),支持机构、企业或个人通过平台购买碳资产NFT从而抵消相关排放,实现碳中和。

陈佳认为,用碳资产NFT替代碳资产直接交易,这种标的转换技术难度并不大。真正的问题在于NFT本身的交易风险和难题可能会传染到碳资产交易中。具体而言,NFT在境内交易存在两大核心痛点:首先,NFT依然是一种代币,因此必然受到整个币圈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次,NFT在国内只能基于非公链运营,这就造成了公链悖论,让NFT产品实际落地项目存在合法与合理两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与碳交易的融合尚待“东风”。陈佳指出,区块链与新兴的碳资产之间的融合对接,需要强大的金融科技和监管等配套基础设施来支持。仅就区块链市场来说,除了货币应用之外,其他应用包括智能合约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整体上还比较滞后,监管机制也尚未跟上。由于基础设施相对缺失,也确实引发了很多风险。

此外,记者从区块链以往的应用场景中了解到,区块链技术只能解决数据传递过程中的种种难点,对于数据源头的真实性问题无能为力。在碳交易中,是否也存在上述问题?

对此,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孙宇林认为,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市场,碳配额的发放仍然由权威中心化机构来负责管理,碳交易的配额相关数据真实性也由这些权威的机构来保证。区块链在碳交易中的应用的确也只能是一种过程应用,主要用于解决整个碳交易体系中繁冗的中间环节带来的不透明不顺畅及不公平等问题,以辅助建立一套中心化体系下高效的交易框架。不过,在张烽看来,这一问题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解决,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多方数据共享、交叉验证和确认来解决核查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8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