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

来源:中关村在线作者:我叫王小白近两年,显卡作为DIY领域中行情最动荡的因素,甚至一度影响了DIY行业的出货量,按照DIY市场的规律,硬件暴涨用户观望情绪升高,掏钱攒机的欲望就被限制。而硬件价格下跌那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我叫王小白

近两年,显卡作为DIY领域中行情最动荡的因素,甚至一度影响了DIY行业的出货量,按照DIY市场的规律,硬件暴涨用户观望情绪升高,掏钱攒机的欲望就被限制。而硬件价格下跌那么用户就会趁机火速入手。

但在过去两年中高端显卡溢价超过60%用户一卡难求,想买都买不到,而现在价格腰斩打5折用户却没人买;且听我们给你细细道来显卡圈财经这点事儿。

01 显卡为何一夜之间跌下神坛?

我们先来盘点让显卡崩盘的5大原因:

1、以太坊(简称ETH)在2020年12月进行Ethereum2.0升级改造,对于“挖矿”硬件的需求算法发生改变,这也使得最新的RTX 30系列显卡成为了首选。而在数字货币更难以获取的今天,矿工们投入产出比倒挂,导致挖矿成为一种赔本买卖,使得显卡行业在短时间内不再适应币圈。

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ETH改变算法后 是显卡崩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全球疫情肆虐将近三年已久,芯片及半导体产业在研发和生产环节裹足不前,导致渠道供货成为难题。而随着欧洲各国在对COVID-19束手无策之际不得不再次为保经济放手开工,促使研发和GPU产能逐渐提升;这使得中高端显卡供货量开始回暖。

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CPU同比大跌了21% 但GPU市场同比持平 且分部比例无大变动 但2022开年从呈现下降趋势

3、另外,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之前是芯片到了之后每家去分,6月之后芯片可能会开放一个自由下单的通道”。也就是说二季度末期还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

4、3月英伟达已经推动下游厂商将显卡成本下降10%,传导至零售端需要数周。显卡关键零部件GPU显示芯片价格目前处于下跌态势,英伟达和AMD的GPU均处于一年多以来的最低价位,进一步降低了显卡的生产成本。

5、手游近两年持续大火,对装机打游戏的这种刚需已经没有多少红利可以收割,要不是最近“老头环”等众多3C游戏的爆火又带动了一波显卡市场,恐怕高端显卡型号已经成为陌生词汇。

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手游规模连年增长(数据来自AskCi.com)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继续降200”,而40系显卡将在9月正式发布,对于经销商来说大量30系库存必须尽快清货以回笼资金,显卡市场可谓没两天就迎来新的价格松动。晚出1天货就可能少赚200-300溢价。

02 为何显卡暴跌却无人问津 显卡暴涨却一卡难求?

价格都跌成这样,为什么显卡又无人问津了?“等等党们”不应该趁着便宜赶紧入手么?

其实并非如此,用户已经等了半年之久,在目前40系即将到来的时期,30系显卡已经走向末路,各路渠道都在想尽办法清货之际,难道你会去接盘?前后已经等了那么久,不如多等等,等到40系显卡上市后再“买新不买旧”也未尝不可。届时30系显卡仍然有降价的空间。

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都等了半年了 还不如再等等40系

相关数据显示,显卡从今年2月春节至今连续降价,单2月显卡价格跌幅平均10%,少则3%、多则17%。降价最明显的是RTX 3070 Ti和RTX 3080。而AMD方面,平均跌幅为13%,而且绝大部分都超过了10%,RX 6600更是跌了22%,RX 6700 XT也降了16%。

在挖矿潮一路鸡毛后,矿卡沦为二手交易平台新宠。

价格不到3成淘来一款高端显卡,这就进一步的导致了用户不会再买全新的30系显卡,即便价格已经一跌再跌。

03 继续等吧 抛开币圈 40系真的值得等

RTX 4080、4090将在9月第一批发布,随后在四季度,RTX 4060、4070等中端显卡发布,从目前来看,RTX 4060的光追性能就已经赶超RTX 3080,让用户给予40系又有了更多的期待。

显卡崩盘价格腰斩 为何反而没人买?40系参数曝光

而4090、4080显存分别为24G和16G,TDP功耗高达600W和500W,但供电仍然保持16 Pin,也就是8+8的组合,一些高功率的老电源足以应对,整体的GPU性能又达到了新的高度,预计开售在今年10月,也就是说还有5个月就能买到40系显卡,用户不如再等等。

我们今天在多方面分析了显卡市场,如果您仍然有装机的需求,显卡方面,我们建议:

1、高端卡慎重,不如二手市场买块便宜的过渡一下,年底换40系

2、入门级别买20系的老卡,今年1月新发布的RTX 3050价格合适又放心

3、想要一步到位的发烧级用户,安心等40系,再等5个月,RTX 4090不会让你失望!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7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