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市场现货溢价率创15年新高 或迎“超级飙升”?

每经记者:兰素英 每经编辑:高涵高盛(Goldman Sachs)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rey Currie周三再度警告称,大宗商品“超级飙升”(super spike)的条件已经具备。 周三收盘时

每经记者:兰素英 每经编辑:高涵

高盛(Goldman Sachs)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rey Currie周三再度警告称,大宗商品“超级飙升”(super spike)的条件已经具备。

周三收盘时,构成彭博大宗商品指数(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的23类能源、原材料和农作物期货价格比一年期远期合约高出约6%,这比至少15年来任何一个月末的现货溢价率都要高。

这一被称为现货溢价的指标反映出,在需求不断增长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之际,从石油到玉米等各种商品的实物供应愈发紧张。

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期限较长的期货合约通常价格会更高,因为其反映了长期持有库存的成本以及对未来的需求预期,这种结构被称为期货溢价。但当市场担心某类商品稀缺和需求紧迫时,就会反过来出现现货溢价。

根据业内人士的统计,至少自2007年以来,大宗商品作为一个整体衡量还没有出现过这么长时间的现货溢价。原油、天然气、玉米、大豆、糖、咖啡和铜等大宗商品的近月交割价格目前都高于远期合约价格。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逐步恢复经济,同时释放了大量的原材料需求。原材料库存减少、“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等事件都在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添了一把火。

更糟糕的是,欧洲在这个冬天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关系更是给两国的石油、天然气和小麦供应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Jeffrey Currie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和我们当年的预测完全一样”。他指的是高盛2005年对油价“超级飙升”的预测(这一当时看似不可思议的预测后来被证明是准确的)。

从这位资深大宗商品领域专家的角度看来,尽管自2005年以来,市场的大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当时的叙事逻辑和如今是一致的:旧经济的报复。当时互联网的繁荣把旧经济中的所有资本都裹挟走了,然后大宗商品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驱动。而今天,我们也存在FAANG的繁荣——从旧经济中吸走资本。在需求方面,这回需求或许并非中国主导,而是疫情后的需求以及最近的政策刺激所驱动,”Currie表示。

此前,以高盛为代表的部分华尔街投行就频繁表示十分看好大宗商品前景,认为大宗商品可能已进入一个10年“超级周期”。(注:“超级周期”通常代指大宗商品价格高于长期平均价格(10—35年)的时期,通常由世界性的结构变化驱动。)回顾历史,上一次大宗商品如此繁荣的时期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期。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 Moya在之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上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出现是由于当时新兴市场的需求激增,导致了供应不足。”

他对每经记者表示,当前大宗商品的供应非常紧张,许多金属、农作物和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他认为,本次大宗商品的上涨周期可能将持续到夏季。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财联社、华尔街见闻)

每日经济新闻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