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如何保持长期健康一直是一道困扰着人们的难题。在我国古代,中医就有提出“治未病”的理论,意在强调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到了当代,社会大力提倡“健康管理
从古至今,如何保持长期健康一直是一道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在我国古代,中医就有提出“治未病”的理论,意在强调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到了当代,社会大力提倡“健康管理”也是这一理念的延续,旨在推动人们从透支健康、治疗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步转向为呵护健康、预防为主的新生活方式。
近年来,有关健康管理的政策频出。2016年,全生命周期健康被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到了2020年,国家再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从“看病治疗”到“健康预防”的理念,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走进千家万户。
要知道,让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且还需要长期坚持,尤其是主动式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十分不容易。这中间,无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还是基本健康技能的习得,以及自身健康情况的感知,都是极难的事,需要一定的“外力”加持。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点对点的数字健康管理模式正在成为现实,并在产业化的驱动下日趋成熟。可穿戴设备、家用监测设备等产品的普及,让随时随地获取连续动态的健康数据走向大众化,健康管理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落到实处。
顺着这股浪潮,健康管理市场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健康管理产业规模已经达到6万亿。契合时代的步伐,一个依靠技术就可实现“健康自立”的世界正在展开,并成为医疗健康领域创新企业纷纷想要把握的新机遇。
黄金时代序幕:技术驱动下,主动式健康管理成可能
我国健康管理的风最先刮起于2001年,彼时中国注册了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随后便兴起了一波以健康体检为主营业务的健康管理机构。
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国内健康管理市场并未快速打开。根据《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14亿国人中理解、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群体不足1/4,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基本健康技能的群体不到1/5。这表明,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仍处于低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背后的原因在于,传统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依靠医院或其他医疗健康机构的定期体检,以人管人,效率很低,依从性差。另外,患者数据很难获得共享,由于专业医疗机构保存的患者数据(包括电子病历、影像、诊断报告等)具有私密性,不对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开放。
幸运的是,一批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正在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随着万物互联的AIoT时代来临,移动健康设备能够监测人们大部分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医学扫描,使得获取人体健康数据的路径正变得简单便捷。
例如,苹果的Apple Watch可以测量心率、记录月经周期、进行运动管理等,这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观测自己的健康状况,但可惜的是,目前还缺少对接后续的医疗服务资源。
国内的创业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这一块。华米科技(NYSE: ZEPP)基于手环、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深入布局AI医疗健康引擎,从而实现对心律不齐、睡眠状态、运动数据等方面的自动甄别等,希望未来能将这些能力开放给卫生部门和研究机构,构建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再者,获取数据使得后续延伸的医疗健康服务以及可量化、可视化,及时反馈的数据为用户实现主动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比如,妙健康打造的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妙+”,通过打破数据孤岛,链接了超过市面上90%的可穿戴和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环、血压计、血糖仪等300多款检测型设备。
依托于“妙+”平台,妙健康对获取到的这些用户高频的多维度院外数据进行价值挖掘,能准确预测出疾病风险,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在运动、营养、心理、睡眠等多方面持续追踪,还能提供体检、挂号绿通、在线问诊、精准医疗安排等多项医疗健康服务。
妙健康的数据接口能力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智能硬件,例如与百度合作,围绕小度智能音箱打造数据采集能力,结合了百度灵医智惠的慢病管理方案,为慢病患者提供互动式的管理服务。
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强调医院、社区、家庭的三维互动,重视患者的自我管理,可以帮助实现从医生治疗到健康管理的重心过渡,并帮助险企、药企沉淀用户数据。
院内数据与院外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实现针对个人的精准治疗方案,并带动产业链升级,为药企、险企降低营销获客的难度,有效性的验证也能及时得到反馈,来改进新品的研发。
综上来看,正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渗透下,健康管理的“质”与“效”取得了重要突破,并不断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联系,持续找到不同的商业化场景,造福更多人。
掘金万亿健康管理市场: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黄金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面对万亿级的健康管理市场大趋势,创新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在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医、药、险”闭环打造是一条可资借鉴的道路。
以联合健康为例,作为美国当前最大的管理式医疗公司,其以大数据、健康信息、临床专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在保险主业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了一站式整合服务。其中,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两大模块是聚焦点,且这两个板块产生了强大协同。
国外环境毕竟与国内不大一样。健康管理需要大健康产业链各参与方深度合作,但国内部分产业链参与方(主要是公立医院)的诉求不强,传统的医+药+险全链路并未完全打通。
如何解决?通过观察国内的头部数字健康企业发展,破局的关键是互联网医疗生态圈的打造。
作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一员,拥有先天保险优势的平安健康,也不断地在用数字技术押注健康服务,致力于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整合,以在线医疗服务为核心,借助线上流量入口,为医、药、险融合寻找创新合作模式,从而解决用户诊疗、购药、支付三大问题。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即通过“开放”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联动多方,对接个体与服务资源方,助力险企、药企、公立医院等构建新的利益共同体。典型企业就是妙健康。
妙健康CEO孔飞在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战略峰会上提到,妙健康以健康管理为纽带,串联医、药、险,与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了合作,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能为用户提供从前期筛查到风险预警、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再到寻医问药、保险保障的全场景服务。
例如,面向保险场景的合作,妙健康主要是帮助保险公司打造“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中台,旨在提升险企风控能力和代理人的健康管理服务能力,通过提供创新保险产品设计、产品营销、智能核保核赔、个性化健康计划、布局健康管理线下门店等服务,赋能保险全流程。
可见,从健康管理出发,基于数据和算法和保险进行深度融合,做“保险+健康管理”数字化中台也是一条优质路径。对用户而言,只需要进入一个平台,就能根据动态的健康需求自主选择不同健康计划,获得精准推荐的医疗、保险、药品服务,这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综上来看,国外与国内不同的情况催生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不同企业之间也选择了不同的具体路径,但核心的逻辑没有变:即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健康管理更可及和更便捷。
对医疗创新企业的启
面对健康管理这一历史大机遇,无数的医疗创新企业和资本方正欲抢滩登陆。
动脉橙数据库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第一季度,健康管理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逾160起投融资事件,资金投入超75亿元,赛道异常火热。
在这个趋势下,医疗创新企业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重视行业的底层逻辑演变是每一个医疗创新企业的必修课。大数据是数字医疗基础设施,重视技术和数字化创新。对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技术挖掘和分析,在临床应用、医学研究和老百姓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潜能的发挥是指引大健康产业走向未来的关键。
二是从未来的发展看,多种业态的深度融合是趋势。无论是老牌参与者还是新进入者,围绕“互联网+健、医、药、险生态”闭环,结合自身优势、加长长板、深耕产业,才是建立起企业竞争壁垒的关键。
未来已来。相信随着更多企业踏进健康管理赛道,健康中国的梦想便继续向前推进一步。
原创文章,作者:健康管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5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