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便开始大热。从文物界到传媒界、演艺界,不少行业都开始“试水”。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便率先发行了多款数字藏品,几乎都是一上线便被秒光。也有不少数字藏品目前是免费发放。比如
2021年以来,数字藏品便开始大热。从文物界到传媒界、演艺界,不少行业都开始“试水”。
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便率先发行了多款数字藏品,几乎都是一上线便被秒光。
也有不少数字藏品目前是免费发放。比如UTONMOS平台于五一期间发行的UT喵,就是将UT喵的太空日常通过数字藏品重新包装打造而成,供免费领取的。
在之前各种报道中,有称国外某少年炒卖数字藏品,两个月进账34万美元,又有称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创作的作品以数字藏品形式上架,不到24小时就以约5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等等。
但在中国,数字藏品虽然大热,仍不能成为“一门能赚钱的生意”,而只是一种营销宣传的手段。但这都不能阻碍它成为一种代表“流行时尚”的新兴事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业内对数字藏品的看法依然是众说纷纭。尤其是文物界,对于将珍贵文物包装成数字藏品公开发售的做法就相当有争议。
南越王博物院发布的数字藏品角形玉杯,也是根据出土于南越文王墓主棺室的头箱中的角形玉杯进行二次创作设计渲染的。业内所担心的,正是对于珍贵文物的原始数据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公开,会导致“文物信息”不安全。
也有人认为,数字时代的很多信息一旦公开,哪里还会有“秘密”可言,数字藏品又如何确保“唯一”?
的确,数字藏品一旦数以万计地发行到市场上,其相应信息便几乎等同于完全公之于众了,如何保证版权,势必是数字藏品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回避显然是不理智的。数字技术必将成为未来服务大众的主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产品,我们要关注的理当是它的合理、合法化。所以专家建议,一方面,我们有必要从技术上提升数字藏品的版权、产权等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全民对这种新兴产物的认知程度,不盲目追捧,也不一味喊打。
此外,我们更需要防范非法交易、炒作,不让数字藏品的发展道路走偏。
原创文章,作者:币圈吴彦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