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析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从两个方面阐释现代金融体系内容)

从性质职能角度出发现代金融体系主要包括: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现代金融产品体系、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现代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以及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即“六大体系”。根据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

从性质职能角度出发

现代金融体系主要包括: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现代金融产品体系、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现代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以及现代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即“六大体系”。

根据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不久前印发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精神,统筹推进“十四五”金融标准化建设,无论是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代金融监管还是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等,都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现代金融体系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当然,数字金融新业态的出现,无疑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形成了冲击,服务场景、客户体验、风控手段以及底层技术的改变,意味着支撑传统金融服务的体系架构已然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数字金融新业态的要求,需要在“十四五”接下来的四年里,加快建立健全适宜的现代金融体系。

更重要的是,我们既要看到数字金融带来的诸多收益,也要清楚数字金融本身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此,亟待构建新的理论、新的规则以及新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既指明“十四五”时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取向、任务和要求,也指出了“十四五”时期金融发展的方向和应实现的目标。

按照《纲要》要求,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代金融体系,除了健全“六大体系”外,还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即服务类型去领悟和认识。

从不同角度分析现代金融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从服务类型视角探讨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应主要包括: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数字消费金融体系以及数字绿色金融体系。

一是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未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应着眼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丰富数字化产品体系。商业银行应借助数据化、模型化、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持续丰富“普惠易贷”、小额“极速贷”等数字化拳头产品,完善数字化产品设计,实施产品组件化、模块化管理,实现产品及产品组合快速迭代创新,并将其打造成为商业银行深耕普惠客群的重要手段。

其次,将金融机构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精准度和商业可持续等方面发挥作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等新业态新模式更加成熟和普及,形成一个能够覆盖所有群体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再次,注重金融科技与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有效务实结合,通过数据赋能、平台赋能、资产赋能,触达更多人群,打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提高风控能力与服务效率。

二是健全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

接下来,数字供应链金融体系发展的着力点:

首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利用供应链、企业财务等数据,建立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分层分类管理体系,依据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为其精准画像,满足其融资需求,丰富金融解决方案,提供一体化的金融综合服务。

其次,健全业务创新管理机制,将前沿科技应用到客户识别、智能营销、风险管控等业务运营管理中,梳理并优化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提高供应链上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提升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服务体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提升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率。

再次,健全全链条式风险防范体系。商业银行应利用数字化手段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执行节点强信任,建立数据化、动态化的供应链风控体系,将过去的风险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由过去供应链金融主体单点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供应链的链条化风险管理。

24e0920022c0469b9b616deca2f96ba2.jpeg

三是健全数字消费金融体系。

“十四五”时期,支持数字消费金融发展大有可为:

首先,健全数字化场景消费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应将数字化转型与客户体验紧密结合,将金融服务渗透到更多消费场景,以切实行动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消费金融体验。

其次,健全数字化驱动的精准营销体系。努力在用户运营领域发力,从用户挖掘、用户触达、用户转化和用户运营出发,构建数字化营销闭环,为差异化的营销获客提供数据智能服务,达到千人千面的营销效果,提升用户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

再次,健全智能化风控体系。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应当是数据驱动的大数据智能风控模式,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措施和方法,打造数据、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风控生态,保障金融机构的业务效率和安全性。

四是健全数字绿色金融体系。

健全数字绿色金融体系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

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在严格执行监管有关绿色项目认定标准的前提下,积极构建数字化驱动的绿色评级系统,自动完成对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绿色认定以及相关绿色贷款的审批,大大提高绿色金融服务效率。

其次,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构建适合农业、小微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机制,为其建立碳账户,完善碳核算方法,使碳减排和碳汇效应可计量、可跟踪,扩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加契合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特点。

最后,通过数字技术降低金融业的自身能耗,利用数字技术盘活绿色资产,规范发展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和市场,推动环境信息披露,自动对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积极按照市场化原则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绿色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持续打造数字绿色金融发展良好生态。

原创文章,作者:金融体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4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