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躺着中枪的几率却越来越大。无论大小房企,未来将面临着九大风险。一、政策风险据非官方统计,自去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发布了大小300多个整顿条文。红线不可碰,擦边球不好打,稍有不
房地产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躺着中枪的几率却越来越大。无论大小房企,未来将面临着九大风险。
一、政策风险
据非官方统计,自去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发布了大小300多个整顿条文。红线不可碰,擦边球不好打,稍有不慎,被约谈或者直接上名单。中大型房企生存危机也在加剧。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中旬,今年已有超过38只涉房债券违约,数量超过2020年全年(18只),牵涉债券发行规模达587.2亿元(去年全年为322亿元),违约主体以民企为主,且逐渐向TOP50房企蔓延。
政策风险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政策理解不够。二是抱着侥幸心态钻空子。三是实在没办法了,不得不踩红线操作。
二、经济下行风险
全球经济下行,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也不能避免。经济下行全体国民收入肯定缩减,生存是第一位。房子是有钱后至少是预期有钱后才应该考虑的。所以,购房群体大幅度收窄,销售回款难以为继,断炊指日可见。
三、人口流动风险
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今后大城市越来越大,小城市渐渐萎缩。人往高处走,哪里能赚钱,哪里就是目标。可以想见,大城市房地产依然一房难求,中小城市房地产一潭死水。人口流动是房地产是否能发展的关键指标。
四、购买心理变化风险
经济下行,银根收紧,很多开发商无米下锅,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有可能再次出现——烂尾。一旦烂尾蔓延开来,市场畏楼如畏虎,其购买心理必然出现变化,那就是不见现房不下单。现房销售将成为市场主流,这也是政府极力推动的、开发商难以承受之重。
五、融资风险
国家一道一道禁令频频颁布,开发贷、发债、信托收紧,股市一路下行,外资不准进入,销售回款无影无踪,钱从哪里来?资金链一断,最后不是烂尾就是打包贱卖。
六、垄断竞争风险
今后的楼市将是央企国企、头部房企搏杀的战场,垄断已成为眼见的事实。中小房企凭什么去参与竞争?土地、资金、人才你拼得过吗?
而垄断集团的竞争也不是分蛋糕,同样会是腥风血雨,竞争可能更残酷,因为有央企与国企之分,有央国企与民企之分,有主场与客场之分,有……有分就有争。
七、战略思想的风险
面对如此环境和局面,要想在地产行业站稳,首先要解决的是战略方向问题。而战略方向取决于战略思维。战略布局、战略攻防、资金走向、市场分级、品牌建立……今后的房地产不再是粗放式的,虽然仍然摆脱不了资金密集型,但智慧型一定是各个房企取胜的保证。我在预想,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职业岗位——房企参谋长。
八、产品创新风险
实话说,中国几十年的房地产发展,在产品创新上乏善可陈,抄袭、模仿、复制是通病。无论是外立面、户型、园林、配套还是营销手段,走遍全国,看遍大小房企,基本一致,要不,怎么千城一面呢?表面上看,复制模仿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时间最快。但是,当市场投机因素减小,自住成为购房的主要因素后,产品与居住需求的关系紧密性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各项指标就严格起来,而有无亮点或者说创新就成为购房者在综合平衡后选择的关键因素。另外,在市场萎缩的时候,开发利润将会被严重挤压,甚至无利润可谈,唯有产品创新才有可能溢价,绿城桃李春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复制模仿只能永远跟在创新者后面吃灰,市场挑剔时,你就没有市场。
九、开发专业风险
据统计,中国有近10万家房企,房地产如此拥挤,一说明门槛低,二说明市场好。确实,过去只要你有资金,有关系,你就可以做开发商。只要你把房子建起来,就会有人买。但是,今后不行了,哪怕你地段再好,产品不好,一样会被市场唾弃。而产品不仅仅是房子,还包括空间结构、景观绿化、社区文化、生活休闲配套、商业和物业。有人会说,这些我们过去也一样在做啊。可是,过去那种想到什么做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时代过去了。你必须精准定位你的消费者,你必须根据你定位的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消费能力,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需求进行生产。比如社区归属感、社区荣誉感、社区自豪感如何满足。而这些就不再是过去拍拍脑袋就OK的事。术业有专攻,可能今后这不仅仅是一句人人懂却无人执行的格言,而是必须遵守的开发准则。
原创文章,作者:房地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ixuan.pro/news/344912/